12/19/2008

代後記 ─ 母語的思考


08. 2008


代後記 ─ 母語的思考


    But without you, who am I?
    〈毋過若無你,我算啥?〉


  這是誠出名波蘭詩人契斯洛․米洛虛〈Czeslaw Milosz,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〉佇一首My faithful Mother Tongue〈我忠實的母語〉詩內底的詩句。

  讀米洛虛這首詩的時陣,我問家己:失去母語時,我是啥人?記憶中的時間場景轉到1972年,彼時我是小學三年級生,是班上導師借著班會時間,愛同學討論踮學校無講國語佮講方言的處罰方式的年代。經過同學誠熱烈討論了的結論是:聽著說一句方言罰五角錢。因為毋捌讀過幼稚園,佮自細漢完全的母語生活環境的關係。所以,我有一段真長的時間因為袂曉講北京話,佮佇學校禁止講母語的作用之下,使我對檢舉的同學產生厭惡感,佮定定匿起來偷偷哭泣的小學時代。也因為母語遭受禁止,心裡煞莫名奇妙排斥佮討厭家己日常使用的母語,也對家己的身份產生自悲感。

  失去母語時,我是啥人?米洛虛佇詩內底繼續講:

  But without you, who am I?
  Only a scholar in a distant country,
  a success, without fears and humiliations.
  Yes, who am I without you?
  Just a philosopher, like every one else.

  毋過若無你,我算啥?
  單是一个遠方國家的學者,
  一个成功者,無驚怕佮侮辱。
  是,無你我算啥?
  祇是一个哲學家,佮別人仝款。

  是啊,失去母語,咱的生活佮社會地位袂有啥物改變,咱猶原會使用普遍使用的北京語讀精采的文學佮寫 作。這表面上一切攏無改變的咱,其實隱藏的事實是咱已經拋棄家己的身份,參母語內底流傳的族群智慧佮精華。佇人類的有形資產內底,語言、文字是人類唯一珍貴的物件,咱使用的母語,展顯出來的是過去歷史內底,族群生活的光采,族群佮自然中間的對應關係。

  受著誠濟人讚美是二次世界大戰了後,歐洲上偉大的德國詩人保羅‧策蘭〈Paul Celan〉,出生佇羅馬尼亞北方一個講德語的猶太家庭。佇1945年後猶繼續使用德文寫作時,予問著講是按怎無用羅馬尼亞語抑是法文寫作,策蘭回應講:Only in the mother tongue can one speak his own truth……in a foreign tongue the poet lies.〈使用母語,才會講真話……,使用外語,詩人就會講白賊話〉。策蘭用德語〈母語〉控訴德國納粹的罪行,欲表白的是對母語的信賴。

  用母語寫的文學作品,佇咱家己的國家來講是弱勢,莫講欲踮主要平面媒體的文學副刊刊登發表。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源,外頭的講法誠濟,毋閣我想主要是文學寫作者本身對母語的棄嫌,佮欠缺挑戰的勇氣吧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